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
一、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三十二條及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
       三十五條規定訂定之。
二、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及土地使用,應依本要點之規定管制,本要點
       未規定者,適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,其用語亦同。
三、用語定義
(一)獨戶住宅:僅含一個住宅單位之獨立建築物。
(二)雙併住宅:含有兩個住宅單位,彼此在平行面基地相連之建
           築物。
(三)連棟住宅:含三個以上相連住宅單位之建築物,每一住宅單
           位之左右以牆與其他住宅單位分隔,並有單獨出入之通路可
           供進出者。
(四)集合住宅:含有三個以上住宅單位,具有共同基地及共同空
           間或設備之建築物。
(五)基地線:建築基地之界線。
(六)前面基地線:基地臨接道路之基地線,臨接二條以上道路者,
           由建築基地申請人任選一側為前面基地線。
(七)後面基地線:與前面基地線平行或角度四十五度以內並行而
           不相交之基地線。
(八)側面基地線:基地線之非屬前面基地線或後面基地線者。
(九)基地深度:基地前面基地線與後面基地線間之平均水平距離。
(十)基地寬度:
1.平均寬度:同一基地內兩側面基地線間之平均水平距離。
2.最小寬度:同一基地內兩側面基地線間之最小水平距離。
(十一)前院:沿前面基地線之庭院。
(十二)後院:沿後面基地線之庭院。
(十三)側院:沿側面基地線留設而不屬前院或後院之庭院。
(十四)前院深度:建築物前牆或前柱中心線與前面基地線間之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院水平距離。
(十五)後院深度:建築物後牆或後柱中心線與後面基地線間之後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院平均水平距離,但最小淨深度不得小於後院深度二分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。
(十六)側院寬度:建築物側牆中心線與該側面基地線間之側院平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均水平距離。
(十七)建築物高度比:建築物各部分高度與自各該部分起量至面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前道路對側道路境界線之最小水平距離之比。建築物不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築物高度者及不計建築面積之陽臺、屋簷、雨遮等,得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受建築物高度比之限制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築基地臨接或面前道路對側有公園、綠地、廣場、河川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體育場、兒童遊樂場、綠帶、計畫水溝、平面式停車場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行水區、湖泊、水堰或其他類似空地者,其建築物高度比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之計算,得將該等寬度計入。
(十八)離街裝卸場:道路外供貨車裝卸貨物之場所或空間。
四、本細部計畫區內住宅區及商業區之使用管制如下:
(一)第 1 種住宅區:專供建築獨戶或雙併住宅使用,禁止作非住
           宅使用,但得為幼稚園、托兒所使用。
(二)第 1-1 種住宅區:除限制禁止工業、大型商場(店)及飲食店
           之使用外,其餘依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住宅區相關規
           定管制。但基地臨 80 米環中路且面積為 1000 平方公尺以上,
           得依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6 條規定作大型商場(店)
           及飲食店使用。
(三)第 5 種商業區:依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商業區相關規
           定管制。
五、本計畫住宅區及商業區內之建築基地應符合下列各項規定:
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項 目     住宅區  商業區    備註
第 1 種 
住宅區
第 1-1
種住宅區
第 5 種
商業區
最高建蔽率(%)  50  50  60  
基準容率(%)  140  140  180  
上限容積率  210  250  360  
最小基地面積(㎡)  140  140   
最高高度比  1.5  1.5   
前院深度(m)   6  5  
後院深度(m)  2  
側院深度(m)  1.5  ─  ─   一宗基地得單側留設
基地最小面寬(m)  7  ─   

註:1.住宅區依主要計畫規定,不適用建築技術規則有關建築基地設置開
           放空間獎勵容積規定。
       2.第 1-1 種住宅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,於本要點發布前已取得建
          築執照者,得依原領建築執照繼續使用。市地重劃後分配土地未符 
          合最小基地寬度及深度之規定者,得依「臺中市畸零地使用規則」
          及「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」之規定辦理,不受前表前院深度、
          後院深度、基地最小面寬、最小基地面積之限制。
       3.上限容積率包含實施容積移轉及其他容積獎勵規定之總計。
六、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之使用管制如下:
(一)公共設施用地之建蔽率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規定:
項 目  建蔽率(%)  容積率(%)
學校用地(文中、文小)  50  200
機關用地  50  250
公園用地  15 40
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  15  40
兒童遊樂場用地  15  40
廣場兼停車場用地  10  20
停車場用地 平面使用:10
立體使用:80
 平面使用:20
立體使用:960

(二)計畫區內文小、文中用地於尚未開闢或設校前,得准予作文
          教或體育設施使用。
七、建築退縮規定
       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,面臨計畫道路部分應退
       縮建築,退縮部分得計入法定空地,退縮建築規定原則如下:
(一)住宅區:
1.住宅區鄰接 80 公尺環中路側,應退縮建築至少 10 公尺,供綠
   化、人行步道、停車等使用,其中距道路境界線 4 公尺部分應
   作為無遮簷人行道,其餘作為開放空間,開放供公眾使用。
2.住宅區依第五點所留設之前院中,除指定應退縮 10 公尺路段
   之外,其他臨建築線部分應留設 4 公尺作為無遮簷人行道,並
   不得停放車輛。建築物如有設置圍牆之必要者,   其圍牆應採
   鏤空設計,所設之圍牆高度不得超過 2   公尺(不含大門及車
   道入口),其中實牆部份最高不得超過 0.6   公尺,其餘應為
   透空欄杆,且視覺穿透率不得低於 40%。
(二)商業區:商業區依第五點所留設之前院中,臨建築線部分應
   留設 5 公尺作為無遮簷人行道。
(三)學校用地:
1.學校用地應依下表臨路範圍退縮建築,該退縮範圍除部份配合
   園道系統施作外,其餘應作為公園等開放空間使用,並依「臺
   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」規範,於重劃階段
   施作完成。
項目  退縮距離  面積(公頃)
文中 11  自 30M-8 道路退縮 50 米  0.63
文小 14  自 30M-8 道路退縮 50 米  0.63
文小 17  自 30M-8 道路退縮 50 米  0.72
文中 10  自 30M-9 道路退縮 30 米  0.61
文中 25  自 20M-43 道路退縮 30 米  0.39
文小 39  自 20M-43 道路退縮 30 米  0.39  
文中 19  自 20M-43 道路退縮 50 米  1.21
文小 81  自 20M-43 道路退縮 50 米  0.86
總 計  5.44   

2.文小 39、文小 81、文中 19、文中 25 與園道銜接側,其前項
   指定開放空間退縮範圍內,應先行留設 10 公尺,於重劃工程
   施工時,先行與園道工程一併施作。
3.除前述規定面臨道路應退縮距離外,應另選擇一側退縮建築至
   少 10 公尺,供綠化、人行步道、停車及學生接送專用車道等
   使用。
4.其他臨計畫道路部分應退縮建築至少 6 公尺,其中距道路境界
   線 4 公尺部分應作為無遮簷人行道。
(四)其他公共設施用地:
1.廣兼停 140、廣兼停 141、公兼兒 12、公 34 與園道銜接側應
   退縮 10 公尺,於重劃工程施工時,先行與園道工程一併施作。
2.機 40 用地(供市政相關機關使用)與園道銜接側應退縮 10
   公尺,於重劃工程施工時,先行與園道工程一併施作。
3.除園道用地外之其他公共設施用地面臨計畫道路部分應退縮
   建築至少 6 公尺,其中距道路境界線 4 公尺部分應作為無遮簷
   人行道。
八、為鼓勵建築基地之整體合併建築使用、設置公益性設施及實施綠
       美化,訂定下列獎勵措施:
(一)建築物提供部分樓地板面積供下列使用,得增加所提供之樓
           地板面積。但以不超過基地面積乘以該基地容積率之 30%為
           限。
1.私人捐獻或設置圖書館、博物館、藝術中心、兒童、青少年、
   勞工、老人等活動中心、景觀公共設施等供公眾使用;其集中
   留設之樓地板面積在 100 平方公尺以上,並經目的事業主管機
   關核准設立公益性基金管理營運者。
2.建築物留設空間與天橋或地下道連接供公眾使用,經交通主管
   機關核准者。
(二)為鼓勵基地整體開發建築,得依下列規定增加興建樓地板面
           積:
整體開發建築基地規模  增加興建樓地板面積
3,000 平方公尺(含)以上  基地面積╳基準容積率╳10%
4,000 平方公尺(含)以上  基地面積╳基準容積率╳15%
完整街廓整體開發  基地面積╳基準容積率╳20%

(三)為鼓勵本計畫區加速開發建設,建築基地於市地重劃完成之
           日起算,於三年以內申請建造執照者得增加興建樓地板面
           積,但以不超過基地面積乘以基準容積率之 20%為限。(備
           註:有關申請建造執照,依本市都委會第 222 次會臨時動議
           第 2 案決議之規定,應於申請後 7 個月內領得建造執照,否
           則視同不符獎勵規定。)
(四)為維護都市景觀、環境衛生及公共安全,尚未開發建築之基
           地,基地面積超過 330 平方公尺,得由土地所有權人擬定綠、
           美化計畫向本府提出空地綠美化獎勵之申請。
           前項綠美化之期間應連續三年以上維持至申報開工前不得間
           斷,並應每半年將綠美化之情形報本府備查,綠美化應以開放供公
           眾使用為原則,但為管理需要經核准得設置穿透性圍籬,如鐵絲網
           或木格柵。
           前項獎勵經建造執照預審委員會核定,得於原來之法定容積
           率加上最高 5%之容積率。
(五)前述依第(二)、(三)、(四)款之容積獎勵合計不得超過基
           準容積率之 40%。
九、街角開放空間獎勵措施:
(一)本計畫區內臨接二條 20 公尺以上計畫道路之建築基地面積達
           1000 平方公尺以上,得於街角設置任一邊最小寬度 8 公尺以
           上無頂蓋廣場式開放空間,且留設最小面積為 100 平方公尺
           以上供公眾使用者,得增加興建總樓地板面積。獎勵之總樓
           地板面積以留設之街角開放空間面積乘以基準容積之 60%計
           算,所留設之街角開放空間得計入法定空地。
(二)考量體育場用地入口意象塑造,於 20m-38 號道路與 20m-27
           號道路(園道系統)交叉口建築基地,指定應比照前述規範
           設置廣場。
十、本計畫區除第一種住宅區外之建築基地,適用「臺中市實施都市
        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及作業要點」之規定。
十一、停車空間
           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設置標準依下列規定:
(一)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篇第五十九條所列第一類建築物用
           途,樓地板面積 150 平方公尺以下免設停車位,超過部份每
           100 平方公尺設置一輛,其餘數部分超過 50 平方公尺應設置
           一輛;第二類建築物用途,樓地板面積 150 平方公尺以下免
           設停車位,超過部份每 150 平方公尺設置一輛,其餘數部分
           超過 75 平方公尺應設置一輛。
(二)本計畫區第 1 種及第 1-1 種住宅區每戶至少附設停車位一輛。
(三)依前述規定計算建築物新建、增建及既有建築物應留設之停
           車位在五輛以下無法設置者,得繳納代金,並依「臺中市建
           築物附建防空避難設備或停車空間繳納代金及管理使用自治
           條例」辦理。
(四)其餘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辦理。
十二、建築景觀及基地綠美化
(一)斜屋頂規定:
           配合未來環中路高架化,本計畫區於 25M-8 計畫道路以北區
           域內建築基地,建築物高度在 15 公尺或 4 層樓以下者,原則
           上應設置斜屋頂,其斜屋頂面積不得小於建築水平投影面積
           的二分之一。惟若建築基地面積超過 6000 平方公尺有其他景
           觀考量者,得經都市設計審查委員會審查許可者不受此限。
(二)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之法定空地面積二分之一以上應栽植
           花、草、樹木予以綠化,且法定空地面積每滿 64 平方公尺應
           至少植喬木一棵,其綠化工程應納入建築設計圖說於請領建
           造執照時一併核定之,覆土深度草皮應至少 30 公分、灌木應
           至少 60 公分、喬木應至少 120 公分。
十三、招牌廣告物
           有關計畫區內設置招牌、廣告物之限制及管理方式,參照本府招牌
           廣告及樹立廣告設置辦法。
十四、都市設計審查
           計畫區內下列公、私有重大工程及公共建築應納入都市設計審查:
(一)公營或公用事業建築申請案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10,000 平方
           公尺者。
(二)住宅區及商業區建築高度超過十二層(不含十二層)或住宅
           區建築基地面積超過 6,000 平方公尺者、商業區建築基地面積
           超過 3,000 平方公尺者。
(三)依「臺中市公有建築應送都市設計委員會審議要點」規定應
           提都市設計審議之公有建築。
(四)依本要點第八、九點或其他法規規定給予之獎勵容積,加上
           容積移轉移入容積,總增加容積超過其基準容積 60%者。
十五、離街裝卸場
(一)裝卸車位數量:本計畫區內建築物,應依下表規定設置離街
           裝卸場:
建築物用途 使用樓地板面積
FA(㎡) 
裝卸車位數(部) 備註
公共設施、
辦公事務
業、旅社
FA<2,000 免設 建築物具有兩
種以上使用情
況,離街裝卸車
位設置數量,應
依各使用組別
的設置標準分
別計畫後(零數
均應計入)予以
累加合併規劃。
2,000≦FA<10,000  1
10,000≦FA<20,000 2
FA≧20,000  3+(FA-20,000)/20,000
零售商業、
服務業
FA<1,000 免設
1,000≦FA<4,000  1
4,000≦FA<6,000 2
FA≧6,000 3+(FA-6,000)/6,000
娛樂業 FA<1,000 免設
1,000≦FA<10,000 1
FA≧10,000 1+(FA-10,000)/10,000
 
(二)裝卸空間標準:
1.最小裝卸空間尺度:
種類 長度(公尺) 寬度(公尺)  淨高(公尺)
小貨車  6.0  2.5  2.7
大貨車  13.0  4.0  4.2
備註:淨高於斜坡面時,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。

2.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、操作空間及裝卸平臺等空間。
3.每滿 10 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,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
   裝卸空間。
4.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交叉點最少應有 15
   公尺。
5.裝卸空間應單獨設置,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
   空間及法定停車位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ud.taichung.gov.tw/media/178630/4122410212439.pdf